4月工业企业财务指标透露重要信息,哪几大行业复苏最快
- 财经股票
- 2022-12-14 18:07:28
- 来源:热点商业(spacj.com)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企业生产开始逐渐步入正轨。从今天公布的4月工业企业财务指标看,上交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利润降幅大幅收窄,企业盈利能力进入到快速修复期。
工业利润呈现出明显的结构性分化特征。生活必需消费品、高科技类、机械制造等三大类行业利润反弹明显,主导利润反弹,未来也将构成企业利润增长的主要动力。而石化类周期行业受PPI(生产价格指数)拖累,利润改善有限。
当前几点隐忧值得关注。企业成本和费用持续增加,资产负债率上升。尽管上游生产有所改善,但下游需求持续不振,大量库存积压或将进一步压制工业品的价格,挤压工业企业利润。而大量应收账款或加剧工业企业的资金困难。
利润出现结构性分化
国家统计局27日发布的工业企业财务数据显示,1-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2597.9亿元,同比下降27.4%,降幅比1-3月份收窄9.3个百分点。
其中,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781.4亿元,同比下降4.3%,降幅比3月份收窄30.6个百分点。4月份利润明显改善一定程度上也与当月投资收益大幅增加、同期基数偏低有关。
万博新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刘哲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经济和社会活动逐步恢复的形势下,工业利润虽仍未转正,但相较于3月出现了明显的边际改善,企业盈利能力进入到快速修复期。
国家统计局工业司高级统计师朱虹表示,经济社会秩序进一步恢复,工业企业产销加快,利润状况显著改善。但是1-4月份累计看,工业利润降幅依然明显,企业盈利形势仍不容乐观。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4月份,工业生产同比增速由降转增,多数行业、产品和地区增速由负转正。国家统计局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而上月为下降1.1%,各主要经济类型和大中小型企业均由降转增。1-4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4.9%,降幅较一季度收窄3.5个百分点。
数据显示,八成行业利润改善,半数以上行业利润实现增长。汽车、专用设备、电气机械、电子等重点行业改善明显。朱虹表示,4月份,复工复产继续推进、相关扶持政策效果持续显现,汽车、专用设备、电气机械、电子等行业市场需求明显好转,订单量逐步增加,利润明显回暖。
4月份,汽车行业利润同比增长29.5%。汽车市场逐步复苏,4月中国汽车产销量均突破200万辆,增长率均实现由负转正,分别同比增长2.3%和4.4%,结束21个月连续下滑趋势。中汽协表示,4月国内汽车市场的销售数据有所好转,只是压抑需求的释放,车市仍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
新动能方面,高技术制造业和工业战新产业利润大幅回升。4月份,高技术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55.7%,增速比3月份大幅加快55.2个百分点;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利润由3月份下降9.1%转为4月份增长38.8%。
4月的工业利润呈现出明显的结构性分化特征。生活必需消费品、高科技类、机械制造等三大类行业利润反弹明显,主导利润反弹,未来也将构成企业利润增长的主要动力。而石化类周期行业受PPI拖累,利润改善有限。下半年来看随着基建、地产投资的逐步恢复,周期品利润或有改善。
刘哲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凡是信息化和自动化程度比较高、商业模式和组织管理模式比较先进的企业,不仅受冲击小,而且复产复工速度快,比如专用设备、电子等。相反,那些信息化和自动化程度低、商业模式陈旧、组织管理模式落后的企业,不仅遭受冲击更严重,而且复产复工速度慢,比如纺织服装、化工原料行业等。未来服装、家具等低附加值、可替代性强的行业,尤其是可选消费品领域,复苏进度可能会相对缓慢。
几个隐忧值得关注
朱虹表示,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状况改善明显,但受市场需求尚未完全恢复、工业品价格持续回落、成本压力依然较大等多重因素影响,工业企业累计利润仍现较大降幅,盈利形势不容乐观。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企业成本和费用增加,库存积压、应收账款上升,企业经营困难仍然较多。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数据显示,1-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4.91元,同比增加0.69元;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费用为9.23元,同比增加0.36元。
疫情带来了企业成本的上升,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教授吴剑峰此前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比如上游企业原材料供应短缺带来的成本上升,疫情期间交通不畅带来的物流成本上升,工人没有及时返回工厂、用工短缺带来的人力成本上升等。
企业营收账款和产品库存上升幅度也较大。4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14.43万亿元,同比增长9.9%;产成品存货44277.2亿元,增长10.6%。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航燕在媒体上表示,企业库存增加反映的问题是,尽管上游生产有所改善,但下游需求持续不振,工业产品销售不旺。而大量库存积压或将进一步压制工业品的价格,挤压工业企业利润。
张航燕表示,被取消的订单收不回尾款,被延期的订单则带来了大量的应收账款。需要高度关注大量应收账款或加剧工业企业的资金困难,带来企业之间互相拖欠货款的“三角债”问题。
安徽省一家年营收数十亿元的服装外贸制造企业负责人林灵(化名)告诉第一财经记者,集团今年4月份的订单和盈利均有所改善。改善的原因主要在于公司制造和出口口罩等医疗物资的出口大幅提高。公司的数据显示,4月大类商品的出口额同比增加超过1000万元,而新增的医疗物资当月出口金额则同比增加近3000万元。
“企业更大的挑战在于现金流”,他表示,希望贷款利息可以进一步下降,目前公司的贷款金额占比约为3成。本来医疗物资的订单不少,但现在口罩等物资越来越便宜,国内和国外的管控也都在收紧,预计5月份的订单又会有所减少。
从企业资产负债率来看,截至4月底,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6.8%,3月底为56.6%,2月底为56.3%。光大宏观认为,工业企业负债增速明显加快是导致资产负债率上升的主要原因,在利润下滑,企业被动加杠杆维持生存的情况下,要关注后续工业企业存在的信用风险状况。
企业需积极自救转型
需求不足是工业经济未来最大的挑战。当前企业的复工率已接近100%,未来工业利润的主要制约因素在于需求侧,尤其是外需的不确定性仍较大。
刘哲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从高频数据看,六大集团发电耗煤量、高炉开工率等已经基本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预计5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速有望由负转正。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考虑到疫情导致海外经济在2季度停摆,外需的断崖式下跌会对需求造成二次冲击,因此短期内工业企业利润难以出现实质性改善。因此如何落实中央在“六稳”基础上提出的“六保”,是未来政策层面的主要发力方向。
章俊还表示,统计局统计的主要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没有被纳入统计的非规模以上的小微企业是就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宏观政策从结构上而言应该更多向小微民营企业倾斜,短期内以纾困为主。
刘哲表示,当前经济面临疫情冲击、结构性问题和周期性问题的三重压力,二三季度企业的生产经营仍面临较大的考验。企业既不能低估当前的困难,也不能守株待兔、无所作为,需要积极的进行自救和转型,化危为机。
刘哲建议,采取灵活的供应链管理策略,妥善处理和协调上下游产业的关系,保证供应链的顺畅,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经营,弥补停工期间的损失。对于上游企业,要积极沟通企业的实际情况和产能恢复情况,获取上游企业的支持,维持企业原材料的供应量和价格的相对平稳。对于下游企业,要密切关注其复工和流动性恢复情况,必要时给予其一定的账款缓冲期,共渡难关。
“还应关注并适应本次疫情带来的生产和渠道的新变化。”刘哲说,疫情期间,不仅文化娱乐、教育、零售等行业的线上渗透率明显提升,制造企业生产的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程度预计也将会加速转型,疫情期间部分企业探索出的新的产品销售渠道和销售模式,也有可能对原有消费模式产生影响。企业需要及时制定有效的生产经营规划,调整自身的转型进度,适应市场和消费者的新变化。
吴剑峰也认为,企业应该利用此次疫情重新审视自己的商业模式,将智能互联技术更好地融入其中。目前大多数企业的商业模式中数字化程度的部分还比较少。此次疫情是一次行业重新洗牌的契机,未雨绸缪的企业将会开疆拓土,掠夺未做充分准备的企业的市场份额。因此,企业高层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尽快实现现有商业模式的数字化转型;已有的数字化产品和服务应该加大投入,扩大市场份额。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文章作者
祝嫣然
缪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