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新闻资讯 > 网站首页 新闻资讯

在银行存款怎么存合适「银行存款怎么存合适」

  • 新闻资讯
  • 2023-09-27 08:59:20
  • 来源:搜狐
01

银行存款绝对安全吗?以前是,但现在不是了。

可能会损失,会暴雷,而且未来谁也没法保证存款绝对安全。普通人该怎么办呢?我是财经老中医猫饭,今天就用三段文章告诉你银行存款的本质,以及如何存银行才能避免血本无归的具体办法。

银行存款不再绝对安全是必然的趋势,这句话如果放在10年前根本没人信,因为那时候还没有存款保险,政策叫“刚性兑付”,特别刚,根本不会取不出来,那个时候存银行感觉和存在自家保险柜差不多。

到了2015年《存款保险条例》正式出台,一举击破了存款刚性兑付的信仰,买了存款保险的银行不再赔付超过50万元的存款已经是板上钉钉,证明了没有一家银行能够保证存款的绝对安全,也说明了银行也可能倒闭和破产,不再是“大而不倒”的安全港,因为“大而不倒”是一个危险的毒药,这四个字,背后暗藏的是一个动摇经济整体的巨大风险,国家必须有所防备。

过去几十年经济增速快,很多产业和公司借着银行贷款也能大规模扩张,赚取更多的利润后银行的钱也能还得起,所以那时候银行利润很高,不仅能够兑付你的存款,就是连那些亏了的理财产品也能保证“刚性兑付”,只要让老百姓觉得安心就行。

那时候银行之间也有竞争,你说卖手机的比的是处理器、屏幕分辨率和摄像头,卖电动的车的比的是自动驾驶和续航里程,但你银行给客户的回报都是人民币,为了吸引你去买,各大银行就纷纷喊出了保本保息的口号,并比赛谁给的存款利率高,这样做储户是开心了,我存一个最高的不就行了,但是天底下哪有白赚利息的好事,尤其是一些收益率比较高的结构性存款、大额存单等产品,一部分风险实际上是存款保险机构给你扛了。

世界上任何一种赚取收益率或利息的方式,无论是股票、基金、保险、信托、理财还是存款,不管他包装的多好,你一层层剥开这笔钱,他最终必须落到一个实体上,必须去支援生产和服务,必须有人拿这些钱做了事,这笔钱才不至于空转,才能收获真实的回报,这也是金融的本质之一——把你手中空余的钱配置到需要这笔钱的地方去,换做银行就是把你的存款打包成贷款贷出去扶持实体经济,银行作为中间商通过二者的利差赚取利润。

可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经济增速放缓,你就是风控能力再好,再有火眼金睛能看出来哪些企业容易爆雷,也难以避免把这些钱贷给那些拿了钱就跑的企业。以前底子厚还能保本保息,现在各行各业的老赖那么多,那些只贷给优质企业的大行还能顶得住,但那些主要贷给城镇风险企业的城商行、信用社该怎么办?总不能卷款跑路吧。这一跑路不要紧,带来的是对整个银行体系信用的损伤。银行之所以能让你把钱放在它那里,靠的就是完美无瑕的信用,这金字招牌上容不得一点瑕疵。

P2P也好、股市基金也好、房子也罢,人们被割韭菜已经割麻木了,但如果银行也失信谁忍得了?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必然引发人们的不安和恐慌,就会去排队取钱,造成“挤兑”。目前的存款准备金是8%左右,也就是说如果银行的所有储户中每10个人有2个去取钱,银行就很难立马拿出来交给储户。那如果有3个、4个、5个呢?银行就必须把借给企业的钱拿回来,也叫“抽贷”,先还给储户。企业突然没钱了,现金流断了,就很容易倒闭,员工失业,员工还不上房贷银行就会更没钱,开始恶性循环,这就叫“系统性金融风险”,任何一个国家遇到基本上九死一生,这是一条绝对的红线,我们要坚决避免。

所以说银行可以亏损,可以破产,但绝对不能让老百姓觉得你还不上存款。为了防止这样的情况,国家允许银行还不上存款,但你银行必须自己掏钱买存款保险,简单来说就是给你的存款多了一份保障,保证50万以内的存款本金兑付,这也间接承认了存款也是有风险的,这也是行业成熟的表现,全世界银行体系非常发达的国家早就建立了完备的保险存款制度。

不过,保险存款也不是万能的。具体你要怎样存款,选择什么期限的产品才能保证绝对安全?怎样避免踩坑“假存款”产品?

02

银行存款出问题的概率其实非常非常小,它的安全程度与那些早已绝迹的P2P、民间借贷的大忽悠、甚至是银行理财和余额宝相比都可以说是固若金汤,但银行在所谓“类存款”上耍的那些小花招我也必须要讲清楚,因为这才是你需要避坑的关键所在。

为了写这篇文章,我专门研究了一下过去几年银行存款的坑。

第一个就是飞单,就是你去银行存款,结果一些非银行员工把理财、保险、信托甚至其他代销的金融产品包装成“类存款”推荐给你,比如此前已经被央行叫停的某些“结构性存款”。这些东西首先不完全是银行的“揽储”,也就是存款,而是属于投资类产品,部分权益不受存款保险的保障;其次很多都不一定是银行自己的产品,只是放在这里顺带着卖,风险很大,出了事银行也不兜底,合同是你和其他产品方签的,银行只是赚取中间的提成而已。

那么你该怎样分辨呢?

首先,银行无论是存款还是理财产品都有自己的产品说明书,但我可以说百分之99.99%的用户都没有阅读产品说明书的习惯。你读过吗?读过的扣1,没读过的扣2。如果产品说明书中表述是存款那就是存款,表述为理财产品的那就是理财产品。如果遇到看不懂的大额存单或结构性存款,看说明书中显示的是“利率”还是“收益率”,如果显示的是“利率”就是存款,显示的是“预期年化收益率”那一定属于结构性存款或理财产品。

第二,可以询问银行出售的产品是否被纳入存款保险的范围,如果没有那一定是假存款,比如披着存款外衣的理财产品。对于一些拿不准的结构性存款,如果银行明确告诉你纳入存款保险范围,那也是存款的一种。

第三,虽然银行有破产的可能,存款也有因银行破产灭失的风险,但这种概率极其微小,并且也只有存款产品可以标注“保本”或“本金安全”。因此如果某些存款标注“保本保最低收益”,它就是存款产品。

第四,如果你在网上看到了某某“存款产品”,或者在一家银行看到了另一家本地没有开展业务银行的“存款产品”,那这个产品一定不是真正的存款产品,毕竟央行早已叫停了网上存款和异地存款。

最后,我还有一个大招,就是看收益率。现在哪有什么存款能给你10个点的回报啊,就是5个点都很难。能不能清醒一点,目前银行的消费贷利率都降到4个点以下了,如果存款给你5个点的利率银行还赚不赚钱?换个角度来看,国家把存款利率弄高了,大家都把钱存着,还怎么去促进消费?反过来那些给你许诺五六个点还说没有风险的,肯定就是骗子。

看到这里,肯定会有人问我,为什么很多村镇银行的储户最终也踩雷了?其实我以上说的那些辨别方法有一个前提,那就是银行不会破产。如果加上银行会破产这个前提条件,我们怎样保证我们的存款安全,你该怎样做呢?

03

经济下行,人人都想保证自己的存款安全。资管新规出台后银行理财不能提“保本了”,因此银行就故意在“存款上”做文章,我之前提到好几次的“结构性存款”就是银行重点推荐的类存款产品。怎样理解结构性存款呢?

结构性存款,重点不在存款,而在结构。银行故意把这个叫做存款,因为存款听上去就比较安全,但背后的东西可是一套一套的。比如“结构化”是什么意思?简单来说就是不止包含一种产品,这种产品的一部分和利率、汇率、股票、商品、信用、指数或其他金融产品挂钩。里面的“存款”又是啥意思?听起来是存款,背后的意思其实是大部分标的投向存款,少部分投资于其他产品,虽然风险较小,但还是有亏钱的可能。

你看为了不吓跑你们这些韭菜,银行起名字真是费了很大的心血,归根结底还是需要大家培养风险意识。现在爆雷的行业很多,比如教培、房地产,韭菜都快不够割了,银行作为金融行业和实体经济的定海神针,绝对不能乱。根据我看到的情况,未来借钱要还,投资甚至存款要承担风险,这个朴素的真理一定会被严格执行。即便对于存款来说,你也不能掉以轻心。毕竟我们的存款保险每家银行只能保50万,多了的你只能祈祷在未来不会发生系统性风险,因此我们不能把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每家银行存50万才是上策。当我们的宏观市场已经进入信用周期的末端,以前不会亏的在未来有可能会亏,以前绝对稳健的保本产品也会变的不再保本。

所以说大家以后存钱的时候脑袋要清醒一点,但凡银行能借到低息贷款,也就是便宜的储户存款,就不会找你借高利息贷款了。而这种喜欢找你借“高利贷”的银行,有极大的可能就是那种投资出现爆雷,未来可能会跑路的银行。他们除了把金融产品当作存款推销给你,还会有一系列骚操作,比如拿了你的存款不去放贷,而是非法转移出去拆东墙补西墙,有时还会虚构贷款逃过央行监管。在这种情况下,你的存款根本不会计入到银行的“存款业务”,而会计入“账外业务”,如果这些存款取不出来,存款保险也根本不会给你偿付。虽然在国家的强力干预下最终还是会追赃和返还,即便返还不了国家也大概率会给你兜底和垫付,但你自己的钱你终究还是要对自己负责,学会甄别并搞懂背后的逻辑才能让你自己的钱永远安心地装在自己的钱袋子里。

你准备好了吗?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Top